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6年第15期
编号:12860419
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研究进展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5月25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2016年第15期
     1.2 ADV

    ADV是阿德福韦前药,是一种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。该药物在体内磷酸化为活性物质二磷酸阿德福韦,通过与脱氧腺苷酸竞争,终止病毒DNA链延长,从而抑制病毒复制,2002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CHB的治疗,2005年在我国上市。ADV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,主要表现为血肌酐(SCr)升高和血磷下降,立即停药后可逆,如果继续服用会导致肾小管酸性中毒及低磷血症肾功能不全。Kim等[5]对近700例CHB患者的ADV肾毒性进行了研究,发现肾损害发生率较高(约1/10),但大部分为轻度,仅有1例为重度且停药后即恢复;1、3、5年的累积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.6%、14.8%和34.7%。国内文献[6-10]报道了8例与ADV相关的肾损害患者,均为男性,年龄32~72岁,患者表现为轻度的肾功能下降,迅速停药后逐渐恢复。顾生旺等[11]研究了不同剂量ADV对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,结果提示其肾毒性与使用剂量呈显著相关,因此,建议采用ADV治疗CHB时应将SCr和血磷检测列为常规监测项目。目前文献报道的ADV不良反应还有严重急性胰腺炎[12]、低磷酸盐血症软骨化[13]、血尿素氮升高[14]、血小板减少[15]、乳酸性酸中毒[16]等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37 字符